EQ历史探奇 > 古代文明 > 文明起源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发展,一路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创造了众多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仅推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全球航海领域树立了卓越的典范。

早在中国夏代时期,中国人民便已开始利用风帆为动力进行航海活动。这个时期的船只主要依赖季风规律,四千年前就开始了对季风的认识和利用。应勋在风俗通义中记载:“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这里的“落梅风”指的是梅雨季节后出现的东南季风,两汉时期的人们只有利用季风,才能做远洋航行。虽然这个阶段的航海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规模,但对季风的利用还比较被动。

到了晋代高僧法显访问印度时,中国人民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法显是从海路回国的,在爪哇等待季风达5个月。这说明,此时中国人民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季风进行远洋航行。到了宋代,对季风的利用就更加自由了,由于帆船的技术大为改进,已经可以做到“风来八面,唯头不可行”,即除了当头的方向而外,船可以向其他7个方向前进。这种技术,西方在16世纪以后才掌握。

在航海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中国人民的航海活动也在逐渐扩大。郑和七下西洋的活动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郑和的船队规模空前庞大,宝船长44丈、宽18丈,可载人62艘船装载了丝绸、瓷器、宝货,乘

2.78万人。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高超的航海技术,也极大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活动的不断扩展,中国的航海技术也逐渐从近海航行发展到了远洋航行。在这个过程中,地文航海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地文航海术是根据地上物标确定船位和引航的应用学科,是航海学的一个分支。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古代中国海船的地文导航术中主要是陆标导航。这种导航法要求水汽船牢记所经地区的岛屿、大陆海岸地标的方位和自然地貌,并能从各个方向和各种气候条件下辩识之。除了陆标导航之外,确定船舶方位的辅助手段还有海底地貌识别法,例如测量水探、在铅锤底涂蜡油或黄油粘起泥沙以核查海底地表土质、察看海水水色等。因此为了正确导航,舟人必须牢记海上及大陆边缘海区的地貌形态。为了将导航术传示子孙后人,有些舵师把沿线山屿形势绘成图,并用文字把陆标、港湾水深、海底土质记录下来。这些资料后来发展成为更路簿、针经和海图等资料。

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近海到远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凭借着智慧和勇气,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不仅推动了中国的海洋事业发展,也对全球航海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发展史也为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海洋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和非凡实力。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